早在20世紀50年代,豐田汽車就提出了“精益生產”的概念,后歷經10多年的時間,這一概念才逐步完善形成。而后,歐美許多企業開始紛紛效仿,開啟了精益生產的時代。國內市場發展雖起步較晚,但也一直不斷地推陳出新,竭力跟上世界經濟發展的步伐。引入“精益生產”的概念,并將其本土化也是勢在必行。在國內企業實施這一概念之前,必須先弄明白精益生產的目標究竟是什么,實施這一舉措的意義又在哪里,這樣才不會在之后的管理中跑偏方向。
遠大方略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認為,精益生產的目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其一,控制成本,杜絕浪費
控制成本是精益生產的基本目標,通過調節人力、物力,將流程合理化,避免出現因反復搬運而浪費時間,又或者是不必要的生產步驟,導致生產廢料增多,同時無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這樣生產模式是又低效,又浪費人力,使得企業成本倍增。而精益生產能夠合理的利用人力、物力,較大限度的節約時間,將利潤較大化,從而達到控制成本,避免浪費的目的。
其二,實現零庫存
追求零庫存,也是精益生產的目標之一。生產系統設計不合理,就會導致生產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制品庫存,占用工廠面積不說,其實也是一種低效的表現。合理的加工與裝配流程,則較大程度的降低中間庫存。在面向市場預估生產時,盡量轉化為接單同步生產,較大程度的將產品庫存降至很低,乃至零,形成一個流暢的循環鏈。其實也算是一種控制成本的表現。
其三,追求零缺陷
遠大方略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認為,追求零缺陷的產品,也是精益生產的目標。如果殘次產品過多,需要花費二次時間和精力進行返工,這也是一種浪費成本的表現。
在生產源頭就消除殘次產品,追求零缺陷,爭取把問題扼殺在搖籃之中,廢品率降低了,成本自然也會相應降低。
其四、生產組織形式的靈活多變
對于企業來說,市場瞬息萬變,如果生產組織形式過于死板,很難適應多樣化的市場需求,這樣的企業也就不具備什么競爭力。精益生產的目的是為了較大限度獲取利潤,那么就必須將生產組織做到靈活多變,不管出現什么狀況,都能快速的調整生產,同時還不會出現人力、物力上的浪費,從而實現企業盈利的目的。
總的來說,精益生產是維護企業良心發展的重要舉措,這是經過市場多年驗證的的管理模式。對于國內企業來說,這無疑是提升自己生產,和競爭優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