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6-27日,來自制造業各行業的人才應邀參加了由我們遠大方略在惠州市濤景高爾夫度假村舉辦的一堂關于《項目管理與利潤規劃》的年度人才培養系統工具課,這是第一門課,也打響了2016年的“第一炮”,在愉悅的氛圍中課程取得了圓滿的結束。2015年的制造業是艱難前行的,但是我們仍然要走好2015年的最后一公里,為2016年做足充分的準備,將利潤規劃在前端,讓項目管理做得更好。
這次課程分為兩個大的主題:“利潤規劃”、“項目管理”。由我們遠大方略合伙人雷志軍老師、張現鋒老師擔任主講,主持人則由我們遠大方略的咨詢師姚南洲老師擔任。“實戰的案例分析及演練”、“小組討論及分享”成為了兩(liang)天課程的主旋(xuan)律(lv)。
利潤規劃的課程主要圍繞著以下幾個主題進行:
1、利潤規(gui)劃——制(zhi)造業的危與(yu)機;
2、利(li)潤規劃——“滿足”或“超越”顧客需(xu)求;
3、利潤規(gui)劃——從哪些角度展開進行利潤布局(ju);
4、利(li)潤規(gui)劃——B to B模(mo)式應用哪些模(mo)式策劃利(li)潤;
5、利(li)潤規劃——增(zeng)加(jia)市場職能與(yu)情(qing)報(bao)系統規劃利(li)潤。
2015年的中國制造業是艱難的,品牌與設計開發在別人手上、關鍵元件是以進口為主(美日韓)、利潤過低產能過剩、稅費過重、資金成本太高、勞動成本優勢不在(人口紅利沒有了)等問題集中體現了制造業所存在的“危”;即便如此,市場再難做,也還是存在有企業保持了30%-50%的增長速度,有一句話道是:是石頭都有縫。更何況是潛力無限的市場,雷老師強調只有企業自身做好充分的準備,“苦練內功”,定能高瞻遠矚,走得更遠。企業要想取得基業長青,就必須放下暫時的短期利益,追求中長期的目標,更加關注企業人才的成長和培養、以及團隊的建設。從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致脈絡來看中國制造型中小企業的機會:中國與國外很多國家都已經進入“中產階級”這個市場,“小眾化消費”將成為市場的主流,這是制造型企業的“重大機會”。
雷老師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4個消費階段,分析總結出:我們制造型企業一定要深入理解“市場需求”是什么,而不僅僅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要從以往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轉變為“市場需求”為導向。在未來的(de)(de)10-20年中(zhong)國市場上會(hui)出現很多非常(chang)成功的(de)(de)中(zhong)小企業,他們并不一定(ding)知名、也并不一定(ding)上市,但是卻憑借獨(du)到的(de)(de)差異化(hua)產品滿足某個特定(ding)消費群體的(de)(de)需要(yao),擁有非常(chang)穩定(ding)忠誠的(de)(de)顧客(ke)或目標客(ke)戶群體。
我們需要深入了解客戶是“誰”?他們有什么樣的“消費習慣”?關注什么?如一線品牌商的需求、關注,以及商超、批發商、經銷商的需求和關注,針對不同類別顧客需求,設計對應的組織架構、人力資源與資源匹配度、企業運作流程與響應速度的要求、企業的競爭力或成功關鍵要素。
雷老師在談到利潤布局時,講到應從產業鏈的延伸、行業細分延伸、客戶等級的升級、服務的升級、產品線布局、客戶結構等方面提升利潤。我們企業只有不斷持續篩選客戶、持續升級、持續盤點客戶結構,才能將企業有限(xian)的(de)資源用在有價(jia)值的(de)事情上。
經營與管理的區別在于:經營關注的問題是如何把業務做起來,即通過什么樣的運營模式來服務于特定的市場和客戶,如何才能使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等。管理關注的問題是在做業務的過程中如何更有效、更穩健、更持久,所以管理設計企業運營各個方面成本控制管理、產品創新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生產管理、采購管理等;經營“談的是如何才能有錢”,管理“談的是如何才能健康”,金錢與健康不能缺少,不能只顧一個方面,必須同步進行。
當前人工(gong)成(cheng)本(ben)、材料(liao)成(cheng)本(ben)居高(gao),我們做配(pei)件的(de)企業更(geng)應(ying)該將利(li)潤往前挪,持續提升客戶等級、優化客戶結構、科學布局(ju)產品線、提高(gao)技術和銷售人員的(de)對接能力(li)、縮短(duan)開發周期,以此減少資(zi)(zi)源浪費(fei),做到資(zi)(zi)源優化配(pei)置,將利(li)潤控制在前端。
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講究的是流程的標準化,結構化。張老師首先強調了項目的目標必須達到快速、高質量、低成本交付(TQC)的三個標準。接著,張老(lao)師圍繞(rao)以(yi)下的主線進行講解:
1、分(fen)組案例研(yan)討;
2、結構(gou)化(hua)產(chan)品開發流程;
3、以終為(wei)始,建立研(yan)發項目端對端管控模式(shi);
4、總結。
張老師認為優秀的產品開發流程所具備的特點包括以下幾點:清晰的層次結構(可管理)、明確的階段劃分(可控制)、明確的階段交付(可衡量)、同意的屬于定義(易溝通)、明確的角色職責(易分工)、明確的績效指標(易評價)。項目管理其實也是在貫徹著管理的思想:目標、計劃、組織、執行、控制。在項目導入之前,我們首先要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是什么,雷老師在此強調選擇比做更重要,千萬不可盲干,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市場調研和項目評估工作,根據企業自身的(de)實(shi)際情(qing)況做出正確的(de)判斷,否則在沒有做好充分(fen)準備的(de)情(qing)況下(xia)就開始做項目,極有可能將企業置于一個(ge)進退維(wei)谷的(de)局面,這里涉及到項目風險(xian)管控的(de)問題。
項目任務書是由高層管理者發布的一份正式批準項目成立的文件,它授予項目經理權力可以使用組織的資源來實施項目活動。項目任務書的主要內容非常重要,雷老師結合張老師的觀點,針對制造型中小企業的特點,重點闡述了項目管理“六個里程牌”的重要性,同時也強調了項目團隊中的核心成員要具備專業化和職業化的良好素質;項目經理應充當的角色是“統籌者”、“協調者”,而不應該是項目團隊的“保姆”、“救火隊長”。項目(mu)(mu)管理(li)是一條鏈,而不(bu)是一個點,張老師在此(ci)借用漫畫的形式(shi)形象(xiang)地表述了(le)這(zhe)個觀點,認為(wei)在問(wen)題出(chu)現時(shi)應該及時(shi)處理(li)、補救,而不(bu)應放(fang)任(ren)不(bu)理(li),否則后面的人(ren)只會跟著(zhu)前面的人(ren)一起掉進陷阱,嚴(yan)重影響(xiang)項目(mu)(mu)的進度和(he)效率。
我們做項目管理不應該是“六拍運動”:拍腦袋、拍肩膀、拍胸脯、拍桌子、拍屁股、拍大腿;也不能有“三邊工程”:邊計劃、邊實施、邊修改。雷老師通過案例分析表明經驗有時是會“害死人”的,有時教訓比經驗來得更深刻、更有意義,我們做制造業的一定要習慣用“數據”說話,憑經驗辦事就是在憑感覺在做事,這是非理性的動作,殊不知市場在不斷地變化,倘若不與時俱進,最終將會自討苦吃。做項目時,一定要注重過程管理,跨部門之間的協作不要一味的討要結果而不問進度,去隨意化為專業化、職業化,同(tong)時也要關注績(ji)效(xiao)考核,制定合理(li)的績(ji)效(xiao)體(ti)系,落實責任到(dao)人,去(qu)除(chu)相互(hu)推諉(wei)責任、扯皮的文化氛圍,方能將項(xiang)目做好。
項目管理與利潤規劃息息相關,相輔相成。只有提前將利潤控制在前端,才能把項目管理做好。利潤來源于“預見”,銷售部負責當年的業務,而市場部負責未來幾年的業務,如果企業沒有市場部,就變成一條腿在走路;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主導權”就要站得高,看得遠,從產業結構和發展確實趨勢的高度思考未來,從客戶價值和商業模式的深度去思考產品。
2015年的“最后一公里”即將走完,我們將迎來2016年,放眼未來,我們更應鼓足干勁,因為市場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企業,市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裹足不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我(wo)們制造業(ye)人只有不(bu)斷(duan)(duan)苦練內功,不(bu)斷(duan)(duan)提升自身能(neng)力和價值,注重團隊(dui)和人才(cai)的(de)成長,才(cai)能(neng)提高經濟(ji)效(xiao)益和利潤,才(cai)能(neng)保(bao)證(zheng)(zheng)企業(ye)中長期的(de)可持(chi)續發展,才(cai)能(neng)保(bao)證(zheng)(zheng)員工的(de)安居樂業(ye),最終得到同行和社會的(de)認(ren)可。